一直都在思考平台的問題,也把這篇先放在 Medium 。《毋甘願》的讀書筆記最後有點不了了之,始終去年香港出版的電影書籍不少比《毋》書好,如果再寫讀書筆記,大概也會先為這些書寫。
//然而時至今日,如影友謂已經進入一個「一人一平台」的世代,即使是租網域等等都是相對容易負擔的。作為一個「評論」者,挑戰除了在於組織觀點,也在選擇平台。自平台最自主但要極用心經營;寄居(有酬或無酬)平台又要慎選文章定位;不以文字,尚可錄音拍片,更似是將來趨勢。
但我自己覺得評論之為創作,都是創作者自身的存在與聲音,一如其他媒介的創作。為甚麼要寫、為甚麼要表達、為甚麼要如此上心捍衛自己的觀點?因為,我們都想被聽見、我們都想自己的聲音有人認同。既然如此,何不更努力與異見碰撞,令自己被看見/被聽見?//
(Medium的文,歡迎註冊 LikeCoin 和 讚賞公民,在 LikeCoin 平台按讚。註冊連結:https://like.co/in/register)
https://medium.com/映畫-札記/讀-毋甘願的電影史-再思書寫平台-64dafedb867f
#映畫札記
#毋甘願的電影史
#梁祝